![图片[1]-苏小兵:他从职场白领到年薪百万,全靠“把自己产品化”-苏小兵商学院](http://www.bingge123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4/4d26a5b1-33c5-44f7-9414-e227cec09960.jpg)
大环境越不好的时候,超级个体就越值钱。
这不是一句鸡汤,而是一个时代的真相。
今天我们聊的,是一本叫《单干》的书。
它不是教你摆地摊、开网店,而是告诉你——如何把自己,打造成一个能持续挣钱的“超级个体”。
你有没有发现,小白天天在想怎么帮别人挣钱,高手在想怎么帮自己挣钱,而大神呢?他能让别人都来琢磨怎么帮他挣钱。
这才是单干的终极状态。
那我们普通人,怎么才能做到呢?
我们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:
一、经营自己的产品
2009年,一个年轻人从大学毕业,进了一家咨询公司做助理顾问。
起初他也啥都不懂,但天天加班,拼了命地学。三年后,他升职、转正,客户主动找上门,干得风生水起。
于是他信心满满辞职创业,结果呢?惨赔收场。
为什么?他说:“我以为自己是人才,离开平台,才发现自己只是个三无产品——无资源、无差异、无背景。”
这次失败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教训——单干不是摆脱组织,而是要把自己当成一个“产品”来经营。
后来他调整思路,学习营销、打造IP,几年后成了年入百万的商业顾问,也写下了这本畅销书《单干》。
作者还讲了一个高中数学老师的故事。
这老师原本在网上发感悟,没人搭理。后来他换了方向,专门分享“解题思路”,结果爆了!
家长抢着让他线上辅导,出版社找他出书,一年下来光版税就赚了上百万。
这说明一个道理:能力变现,不靠卖力气,而靠打造差异化产品。
你有啥别人没有的?你讲的方式是否足够特别?能不能让客户觉得“非你不可”?
二、经营自己的定位
有位全职妈妈,一开始做微商赔了个底朝天,接着又去投资美容院,一样血本无归。
她情绪崩溃,求助心理医生,才发现自己其实对心理学很感兴趣。
她一边自学考证,一边拍短视频,慢慢就吸引了一群宝妈粉丝,成了“情绪咨询+育儿干货”的双修博主。
她说:“以前我总跟着风口跑,现在我知道了——最值得深耕的赛道,是我自己。”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不要急着行动,先把定位搞清楚。
人一旦找对赛道,不需要追热点,也能跑赢别人。
三、经营自己的产能
作者采访过上千位成功者,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:不是最聪明的,但一定是最勤快的行动派。
有人每天看书做笔记,有人周末跑市场调研,有人每天早起拍短视频,晚上还去直播。
书里提到一个“推石模型”:正确方向 × 持续发力 = 有结果。
短期靠意志,长期靠习惯。
说到底,产能=你能交付的成果。
你写的文案、剪的视频、搞定的客户、磨出来的方法论……这些才是你能变现的“真家当”。
别只想赚钱,先问问自己,有没有能卖出去的东西。
四、经营自己的口碑
巴菲特说过:“靠谱,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。”
书里讲了一个汽配销售M先生,只要你找他,他不管多忙都会第一时间响应、处理到位,从不推脱。
时间久了,客户都信他,公司也信他,他成了销售冠军。
作者总结得很到位:“个人品牌的核心,不是包装,而是口碑。”
产品你有了,那怎么让人知道你?靠口碑,靠靠谱。
别怕慢,怕的是不真诚。靠谱,是单干者最硬核的推广方式。
五、经营自己的愿景
书里有句我特别喜欢的话:“赚钱,就像射箭。
你得先有个靶子,才知道怎么拉弓。”
很多人一开始干得挺好,结果后来迷失方向:今天想开店,明天想自媒体,后天又想投项目,越干越乱。
作者说,想清楚三件事:
- 你的天赋在哪?
- 你感兴趣什么?
- 你有啥独特资源?
别追热点,要追你自己能坚持的那条路。
愿景不是喊口号,而是你能不能每天起床,都知道“今天我干这事,是为啥”。
当你真正爱上那个过程,赚钱这件事,反而成了顺带的结果。
这本书用上百个案例,讲清了一件事:
当你把自己当成一个企业来经营时,你就再也不是别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,而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。
“人生离不开三件事:锻炼身体,获取财富,寻找意义。”
单干,并不孤独。
只要你愿意走在路上,总有人,会跟你并肩而行。
——END——
![图片[2]-苏小兵:他从职场白领到年薪百万,全靠“把自己产品化”-苏小兵商学院](http://www.bingge123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5/07-345x1024.png)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