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这篇内容,就从这两张图片开始吧,我相信这两张图片上的人物,大家都认识。
![图片[1]-苏小兵:如何真正发掘你的潜能?别掉进“潜能孤岛”的坑!-苏小兵商学院](https://www.bingge123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11/27970715.jpg)
![图片[2]-苏小兵:如何真正发掘你的潜能?别掉进“潜能孤岛”的坑!-苏小兵商学院](https://www.bingge123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11/afc27b4cvi72jhjdccuy-1024x576.webp)
一个谷爱凌,一个范振东,他们能达到现在这样的高度,绝对绝对不是靠自身天赋一个人就能实现的。
大家都知道,一个在美国出生、后代表中国参赛,一个在中国国家队成长,他们原生家庭和生活圈子,基本不可能让他们达到今天这样的成就。
所以,他们的潜能发掘,一定一定一定来自外力——而且是优质的外部因素。
潜能孤岛误区
说到谷爱凌,很多年前大家都说:她天赋不错,但能在国际赛场上这么闪耀吗?
但事实上,她的训练环境、国家队资源、品牌合作等外部条件,都为她提供了巨大的放大效应。
这个误区叫——“潜能孤岛误区”。
她的成长告诉我们:
- 价值观契合:你要在能激发你潜能的环境里,才能发挥天赋。
- 外部回报明确:努力付出有回报,潜能才能被持续放大。
- 职业方向清晰:找到能让你技能最大化的舞台,比盲目努力更重要。
所以,“潜能孤岛误区”提醒我们:当你想发掘自身潜能时,要小心,身边最亲的人、家庭、朋友,很可能会无意中告诉你“做不到”“没用”“改变不了”。
结论:优质外力,是发掘潜能的前提。
身边的“私语误区”
这种事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发生。
比如你听一下公司里的清洁工聊天,你就会发现:
清洁工甲对清洁工乙说:“哎,你别在这里捡垃圾,这里捡不到好卖钱的。去后面那个转角,垃圾多又好,废纸皮特别多好卖价格也高一些。”
他是真心帮你,但这种“潜能建议”,对你的格局和眼光来说,对你的“阶层突破”几乎没帮助。
所以,我们也要当心这种清洁工式的私语误区。
两条最容易抓的绳索
很多朋友会问:
“我总觉得天生我才必有用,但我真不知道我的潜能在哪,我这个‘才’,到底有什么用呢?”
当你掉进这种迷茫坑里,想往上爬,最容易抓的两条绳索就是:
1️⃣ 来自家庭
但家庭很容易陷入“潜能孤岛误区”或“清洁工私语误区”。
2️⃣ 来自公司
公司见你状态不对,会抛一条绳索给你,但你必须学会辨别。
公司给你的建议,通常会有这些误导:
1️⃣ 只看结果
公司会说:“你这个结果不好”或“你做得不错,你做 Excel 很有潜能。”
但你自己心里清楚:做出一个看着不错的 Excel,要花八到十个小时。
说明你根本没有天分,只是硬熬出来的。
公司只看结果——这会把你带入误区。
2️⃣ 强调整体,不拆细项
公司会说:“你项目整体不错”或“项目整体很糟。”
但真正懂行的人能看到,你整体只有75分,可在“项目判断力”这个局部,你能打120分。
真正的潜能,不在操盘项目,而在做市场前景分析这种方向。
3️⃣ 追求稳定性
公司看重稳定性:“你能稳定输出80分,我就满意。”但你要发掘潜能,追求的不是稳定,而是“一次爆发”。
你要的是“一首成名曲”,不是每天稳定80分。
4️⃣ 相对优势 vs 绝对优势
公司夸你做 PPT 很好,是“相对优势”,但你不能因此以为自己能跟全国顶尖竞争,那是“绝对优势”,你比不过。
5️⃣ 够用 vs 溢出
公司只要你“够用”。
但你的潜能必须“溢出”,服务更多人、更多部门,甚至整个行业,这才是真正潜能。
6️⃣ 短暂需求 vs 终身事业
公司可能只是一时需要你做摄影、发布会、PPT,但这是低频需求。
对你来说,这可能是终身可专注的职业。
比如做发布会的汤帅,就是抓住低频需求做成终身事业的典型。
两个忠告
1️⃣ 不要自助游
永远在旧知识里打转。找本地人,让他告诉你真正好玩的地方。
2️⃣ 不要自己点菜
你在一家餐厅吃了五年,点来点去就那几样。换一个人点菜,可能直接点出你完全没吃过的好菜。
外力,就是这么给你打开视野的。
如何真正发掘潜能
- 去“在行”找职业规划老师,新精英这类的都可以,最好面对面。
- 参加训练营,让别人真实看到你本人。
- 做测试,然后去对应类型人的豆瓣小组、贴吧、QQ群、知乎,看别人怎么发挥潜能。
- 看书也要鉴别:不要只看你都懂的内容,要找让你“哇,我从没想过”的内容。
- 你的圈子也很重要,陌生环境没有偏见,会让你被看见。
换城市,也能发掘潜能
北漂、沪漂、横店漂为什么存在?
很多潜能在原生城市永远发不出来,一到大城市,就有人看见。
反之,也有“深龟”:
在深圳创业失败,但回到家乡,潜能大放异彩。
你在大城市形成的自律、营销思维、商业理解,回家乡就是“天才”。
潜能,要在对的土壤才开花。
最后
家庭和公司给你的建议很危险,但不能完全不听。
尤其是公司,你每天八小时在那里工作,潜能最容易被看到。
学会辩证听,用前面讲的误区去对照,你就能看懂领导的“潜能评价”哪些有用,哪些坑你。
——END——
![图片[3]-苏小兵:如何真正发掘你的潜能?别掉进“潜能孤岛”的坑!-苏小兵商学院](http://www.bingge123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11/黄边.png)



















暂无评论内容